上海网   
当前位置:上海网文化艺术收藏品读
日期:2021-08-13 03:18:40  来源:本站整理

福州脱胎漆器“出海” 聆听背后的“守艺故事”

  圖爲: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禮品《七彩聚福瓶》。 葉秋雲 攝

  中新網福州8月11日電 (葉秋雲)圓口、直頸、球形腹、圈足,因其形似天體星球,故稱之爲“天球瓶”。隨著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落下帷幕,25件福州脫胎漆器——《七彩聚福瓶》“出海”,作爲禮品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21個委員國。

《七彩聚福瓶》的瓶腹以藍色和綠色爲主色調。 呂明 攝

  據悉,作爲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“東道主”,福州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21個委員國提供了承載中國文化、福州韻味的《七彩聚福瓶》。

器具展示了脫胎漆器的部分制作過程。 呂明 攝

  福建壹品大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委員國禮品設計制作單位。8月10日,中新網記者約訪了該公司創始人林晖,了解世界遺産大會禮品背後的“守藝故事”。

  福州被譽爲“中國脫胎漆藝之都”,是中國近現代漆藝重鎮。2006年,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。坊間,將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、景德鎮瓷器同列爲中國傳統工藝“三寶”。

圖爲:福州脫胎漆器《七彩聚福瓶》。 受訪者供圖

  在福建壹品大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位于鼓樓區新民路的工作室中,記者看到了《七彩聚福瓶》。乍見此瓶,誤以爲是沈甸甸的器具,拿起後卻發現其輕若鴻毛,恰如郭沫若對福州脫胎漆器的贊歎:“舉之一羽輕,視之九鼎兀”。林晖透露,此次同一批制作的《七彩聚福瓶》共30件,目前,該公司僅剩2件。

圖爲:《七彩聚福瓶》脫胎漆器。 受訪者供圖

  輕輕擦拭著瓶身,林晖告訴記者,《七彩聚福瓶》從前期設計、定稿到制作成品,花了近一年時間。由于要贈送給外賓,如何翻譯才能更好地讓世界讀懂中國大漆文化、讀懂福州非遺技藝,是個難點。于是,該團隊在中、英、法三語抽象的表述中,加入了140張工序圖片來具象表達。

林晖正在向顧客介紹《七彩聚福瓶》。 呂明 攝

  記者了解到,《七彩聚福瓶》通體采用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,先泥塑、翻石膏模制成內胎,以生漆作爲粘合劑,用苎麻布逐層裱褙,連上兩道漆灰料,陰幹後脫去內胎……形成了脫胎漆器的雛形,而後經過填灰、上漆和陰幹處理,再加工配上數道的金箔和彩漆,最後打磨、推光和揩青等數十道工序,曆時逾150天才制成。

  《七彩聚福瓶》的瓶口是鮮豔的中國紅元素,瓶腹則以藍色和綠色爲主色調。林晖透露,考慮到地球儀上的顔色也是以藍色和綠色爲主,設計時借鑒了一下,以此來表達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蘊意和內涵。此外,瓶子的頸部戗金“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産大會logo”,底部钤印“中國福州壹品大漆漆器”。

  在他看來,《七彩聚福瓶》不僅體現了中國漆器的文化價值、精巧考究的非遺技藝、繁冗複雜的制作工藝以及溫潤璀璨的美學理念,而且再現了福州脫胎漆器史高光時刻,也是中國漆器一次大規模列陣走向聯合國、走向世界,爲複興福州脫胎漆器、發展福建文化産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
  7年前,40歲的林晖辭去工作,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,創立“壹品大漆”品牌,專心福州脫胎漆器“産、學、研”的開拓。此次産品能夠作爲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委員國禮品,對于該團隊來說,意義重大。

圖爲:工作室內展出的漆器産品。 呂明 攝

  林晖表示,器者,可以載道。讓漆器回歸生活,才是最好的保護與傳承。2016年,該團隊就提出了“大漆+”概念,大漆家具、茶具、文具、飾品……將福州脫胎漆器的技藝結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  “傳統手工藝當中,漆器的制作是相對比較難的,沒有情懷,很難堅持。”林晖說,未來還想創辦一個脫胎漆器展示館,展示脫胎漆器制成的全過程,讓大家真正走進福州脫胎漆器。(完)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
Tags:

作者:Admin
友情连接
Copyright © 2012-2024 sh.kcties.com 上海网. All Rights Reserved .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